跳至主要内容

博文

QuickLook真好用,在Windows上实现Mac的‘空格预览视频’的效果

 QuickLook 下载地址: https://github.com/QL-Win/QuickLook/releases 好用!解码速度很快!
最新博文

iphone 15 pro迫使我恶补了下USB 3

这两天为了试验iphone 15 pro的新type-c口号称的10Gbps超高速传输,折腾来折腾去,把USB 3的这几个版本号又研究了一遍。原来我的主板 PRIME B450M-A 本来就自带有USB 3.2 gen 2,但是当时这个版本名称叫USB 3.1 Gen 2,不过后来USB联盟就给改成USB 3.2 gen 2了。而主板上的USB 3.1 Gen 1其实就是USB 3.2 gen1,也就是5Gbps。最终配合我新买的支持USB 3.2 gen 2的高速传输线,确实测出了700Mb/s的高速,我觉得这完全够用了。 搞了半天,这个USB3里面的小版本号还挺复杂的,没研究过的人,估计完全就是稀里糊涂的。 关于这些小版本名称的具体速度,金士顿的这篇文章写的还是很清晰的:https://www.kingston.com.cn/en/usb-flash-drives/usb-30

一个人爬山原来这么有趣

昨天结束了我为期一年的写1000首诗的小计划,然后为了附和最后一首诗的最后一句,去爬了附近的一座不高不矮的山,一共用了近8个小时。最有意思的是在最后登顶的1/3路程中还碰到了一位驴友老炮,60多了,这是他这礼拜来爬的第三次,Oh My God!最后在和他的愉快聊天中,爬到了山顶。一路上他也给我分享了好多他去全国各地旅行的经历,也给我看了他的一座5间房的农村小院,还有他老婆环游世界的照片,真的是很丰富多彩的生活。当然也会聊到一些历史性的话题。他陪我等登顶后没一会就下山了,我向他表示感谢,他就说了一句‘客气’,然后就消失了,哈哈哈。要不是他带我,我估计要慢至少30分钟才能登顶。不得不说,为了跟住他,最后一小段路腿已经支撑不住了,但是就是因为有领路人,而且还是60岁的大叔,所以不想被落下太多,咬着牙也跟了上去,有些时候有些难走的路,真的是要有人带的,这是我今天爬山的一个挺大的收获。 上山的前2/3路程以及下山的路程,还是蛮有意思的。下山因为膝盖的问题,几乎全都是用右腿下的台阶,走走停停。最后在下山过程中还2次被人夸赞“小伙子,真棒”,听完之后立马更有劲了,左腿好像立马好了一样,等我走远一点之后就又开始变回瘸子了,哈哈哈~ 陪我登顶的大叔也一直是一个人旅行,他说一个人无拘无束、行动自如,而且他也同意我说的“一个人可以有时间去感受这个过程”。一路上他总在鼓励我,说我一个人能上来挺棒的什么的,还是非常感谢他。他也给我分享了关于这个路线的很多信息。 有的时候不知道在哪就遇上了高手,然后就又消失了。

今年刷了一部美剧:生活大爆炸

今年1月份朋友推荐看The Big Bang Theory,后来每天吃饭看两集,一开始还觉得不知道啥时能刷完,结果没想到5月份就看完了。这个剧真的很不错,电脑里的60个G一直不舍得删。不过想想,删了以后总可以再下载,可是硬盘空间是有限的。不如写个blog直接把60个G压缩成几百个字节,岂不更好?[微笑狗头]

Windows PC SSD扩容,DiskGenius真好用

C盘的195G最近经常会存满,要删除点文件才能正常使用操作系统,很是烦人。原来的SSD是512GB的,一狠心买了一条金士顿2TB的,也才600多。本来以为迁移系统比较麻烦,没想到参照 这个视频 ,用DiskGenius非常简单就搞定了,只是复制花了3个多小时,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启动之后和之前没有任何区别,也没有碰到网上很多人提到的一些奇奇怪怪的情况。真走运~ 我现在倒是要看看,1.36TB的C盘,只装软件不装数据的情况下,到底什么时候会被填满。

折腾【函数计算】

 写了一个很小的小工具,都算不上是一个应用,用来展示和记录我的 做事曲线 。 目前就是一个html来显示一条曲线(计划线),鼠标点击每个点时,可以填入一个值,就是实际点,实际点最终也会形成一条曲线(实际线)。在我pc上开发好之后,不包括生成计划的python程序的话,是3个文件: html:即web app json文件:即数据 py程序:即web api 在PC调试好以后,我就在想办法把他们部署到云端。但是为了这么一个小东西,买一个ECS服务器还是太不划算了。而且这个小应用看上去没什么东西,但是这三个构件缺一不可。所以我这两天研究了一下阿里云的函数计算FC,这确实是个好东西。而且我领了一个三个月的免费试用资源包,就暂且不需要花钱了。 但是函数计算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如果是买一个服务器的话,一切操作就驾轻就熟,但是还是有些繁琐。用了这个函数计算之后,我发现做这种玩具级别的小应用,用函数计算真的非常适合。也不需要关心linux、nginx、flask了,连web api的概念都被拆成了一个个的函数,真的是省大心了,但熟悉函数计算的一些新概念和阿里云的控制台界面操作总还是花了些时间、试了一些错,不过以后再做这类小的应用,我觉得就比较舒服了。最关键的是花费比较少,而且最后的应用非常系统化,还可以直接挂载阿里云的OSS,key容易泄露的问题也解决了。 最终我的py程序是用一个‘函数’部署好了,json放在了阿里云的oss上,html目前就还放在我的PC本地,反正我也没有远程访问的需求,所以就像个app一样,也还够用。 过两天再弄个域名,然后就可以把html放在oss上了,因为oss上可以直接生成静态文件的url供web访问,但是必须得有实名认证的域名。

我正在研究怎么在自己身上复制‘让自己坚持做成一件事’。有点眉目了

从去年底开始立下了写1000首的目标,今天已经满900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好像发现了‘坚持’的‘诀窍’,经过我最近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发现了几个关键点: 树立可以量化的目标,包含(期限、目标)。比如【12个月写1000首诗】、【1个月养成每天运动30分钟的习惯】。 分解大任务到每天小任务,每天都要执行。比如【每天写3首诗】、【每天锻炼x分钟】 持续跟踪,包含调整、回顾。比如【已经写了xxx首诗了,还差xxx首即可达成目标】、【到今天已经坚持运动了xxx天,再坚持xxx天即可达成目标】。 这些其实我以前好像也懂,但由于是从我的‘成功坚持’经历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经验,所以便不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的感觉了,而是实实在在的经验。所以我最近打算把这套‘坚持做事’的经验变成一种可以复制到‘坚持做任何事’上的模型。因为我最近刚好又要开始一个新的小目标,也是为了试验我的这套模型到底能不能运用在任何其他事情上。在经过跟GPT-4反复讨论过后,我找到了这样的一条‘坚持曲线’: 我是这么理解和使用这条曲线的。 我给我自己设定了一个新目标: 30天,将每日锻炼的时间从0提高到30分钟。 然后30分钟就变成了一个指标性的目标,然后我用一条不断震动上行的曲线,来分解这30天的每日任务,通过振幅、频率来调整这条曲线的形态。在不同的目标中(比如写诗、锻炼),这两个参数所对应的现实意义稍有不同。当取不同值的时候,对我们达成目标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下面是4组不同参数的曲线: 可以看出,振幅越大,波动越大。在锻炼这件事里,就表示高强度运动日(在这里就是长时间)和低强度运动日(在这里就是短时间)的变动比较大,也就是有的日子强度会比较大,对身体刺激比较充分,而有的日子强度较低,就能让身体得到较多休息。而频率则意味着这种往复的周期。当我设置频率为7时,那么也就是刚巧每周是一个震荡周期,也就是一周的前几天的锻炼强度是越来越大,而后几天则越来越小,给身体恢复的时间。 因为锻炼这件事情是和身体极度相关的,而我们也都知道身体是必然需要恢复期的,所以锻炼不像是写诗,可以无限榨取。(当然其实脑力工作也不是可以无限榨取的,比如如果每日写作量很大的话,也是需要恢复的,不可能长期保持很高的工作强度)。所以我主观认为这样一条震荡上行的曲线,对‘坚持’这件事来说,是比较科学、合理的。在我作1000首诗的过程中也被证明是有效的,因为我状态好

【巧遇星链】原来肉眼观测人造卫星已经如此稀松平常了

昨天夜里在外面散步,天气晴朗,满天星辰,突然我发现好像明显有一颗移动速度很快的星,立即打开手机查看是否是ISS,结果竟然发现不是。再打开‘星空’App一看,才知道原来是starlink,非常清晰,觉得自己今天还挺幸运的。结果没一会又发现一颗,用App一看还是starlink。几分钟后又发现了一颗。。。想当年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肉眼观测ISS时,还要提前查询,提前计划观测时机,没想到现在遇到卫星变得这么容易了。 我们生活在一个科幻不断成真的时代,一个靠想象力来驱动的时代~

向Windows右键菜单中添加自定义脚本,【mp4一键转mp3】太方便了

 几年前就见过一个同事老哥,在windows右键菜单里弄了很多自己定制的功能,比如一键解压zip文件这种,感觉他操作电脑的效率特别高,其实我也有这个一键解压的需求,自带的方法还是不能一键搞定。今天正巧我又要从一个mp4里抽取mp3文件,每次都要ffmpeg命令搞一通,而且每次还得求助ChatGPT。。。 ffmpeg -i input.mp4 -vn -acodec libmp3lame -qscale:a 2 output.mp3 这次求助ChatGPT,教我怎么把一段这样的命令直接嵌入到windows右键菜单中,果然好使。直接贴在这里,下次如果还有其他功能要定制,直接按这个操作就可以了: 将FFmpeg添加到Windows右键菜单需要进行一些注册表编辑。以下是一些步骤: 下载FFmpeg并将其解压缩到一个易于访问的位置,例如C:\ffmpeg。 打开记事本或任何文本编辑器,并将以下内容复制并粘贴到文本文件中: swift Copy code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 HKEY_CLASSES_ROOT \ * \shell\ Convert to MP3 \command] @ = " \" C: \\ ffmpeg \\ bin \\ ffmpeg.exe \" -i \" %1 \" -vn -acodec libmp3lame -qscale:a 2 \" %1.mp3 \" " 请注意,上述命令中的“C:\ffmpeg\bin\ffmpeg.exe”应该是您的FFmpeg可执行文件的实际路径。如果您已将FFmpeg安装在其他位置,请相应地修改路径。 将文件另存为“mp4tomp3.reg”(或任何您喜欢的名称)。 双击.reg文件以将其添加到Windows注册表。如果提示您确认此操作,请单击“是”。 现在,当您右键单击MP4文件时,将显示“Convert to MP3”选项。单击该选项将启动FFmpeg转换您的MP4文件为MP3格式。 请注意,添加到注册表中的内容是针对所有文件类型的,而不仅仅是MP4。如果您只想将此选项添加到MP4文件上,请将[HKEY_CLASSES_ROOT*\shell\Conve

给Openhab的Raspberry Pi上装了Mopidy,无线音箱有了!

mopidy server跑起来后显示的网页 https://mopidy.com/ 在ChatGPT的推荐下,给pi上装了mopidy,再把config里面的host改为pi的地址后,wifi内的其他机器就可以访问http://pi:6680/了,再用HTTP API(POST,发JSON)来控制音频的播放等一系列操作,真是太方便了。不用装任何mopidy的extension,只要把mopidy server跑起来就能用了。 http://pi:6680/mopidy/rpc server跑起来后,向上面这个地址发POST请求,带JSON数据就OK了。 还有一种WebSocket API,client可以获得反馈event。 API文档: API文档,所有接口都在这了 https://docs.mopidy.com/en/latest/api/core/ HTTP JSON-RPC API 示例 https://docs.mopidy.com/en/latest/api/http/#http-api

昨天星舰第一次测试,我又想玩KSP了

星舰再次推迟后,终于在昨天测试了,整个过程,让我想起了之前作为小小航天人的那几年,那些痴迷火箭的日子。是那段工作经历让我理解了什么是庞大工程,也让我接触了KSP,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在KSP里第一次登月成功时的那个旅程。。。好像真的一样。特别特别。。。真实! 最近几年没时间玩KSP了,但是今天突然又想捡起来了,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星辰大海而已~

Sublime Text的Snippet,真好用

 每次作诗都要复制粘贴一个格式,好麻烦,想起来Sublime Text的Snippet了,搞了一会,确实好使。 1. Tools->Developer->New Snippet,直接就出来Snippet模板了,直接改内容即可 因为我希望生效的scope是txt,所以scope那里要填text.plain,但是发现不好使。如果是source.python之类的就OK了,原来还需要再做一个设置: 2. Preferences->Settings,要在右侧加入一个"auto_complete_selector": "text.plain",这样在未保存的文档中,或者是txt中,就都可以生效了。

迪卡侬徒步背包水袋吸嘴盖-3D打印

 新买的迪卡侬徒步背包自带了一个水袋,不过吸嘴本身没有盖子,一开始还在网上买了一个,后来发现尺寸不对,而且一个塑料盖就要10块钱,假如以后坏了还得再买,所以就自己设计了一个盖子,感觉比买来的好用多了,也结实多了。我唯一的担心是高温天气下长时间太阳直射后会软,不过那是以后的事情了,那么热的天气一般也就不会跑去户外玩了。 做完了装上后就是这样的: 整个盖子分两部分,红色top、白色bottom。top就是喝水时要拧下来、喝完要拧回去的盖子,螺纹很短,所以只需要拧1/4圈就拧上了,圈数多了会很烦,而且只是防尘所以没有拧多圈的必要。bottom是安装在吸嘴上的一个带有外螺纹的圈,安装时需要把吸嘴上原本的那个和嘴接触的硅胶套取下来,然后把bottom套到原来浅灰色环那里就可以了。bottom本身不需要任何固定方式,因为把硅胶套回去之后,硅胶刚好能起到固定bottom的作用,真是巧了。也就是说bottom是会转动的,这也导致了另一个小问题:这个吸嘴是带开关的,原本需要拧浅灰色那里,现在被bottom挡住了,我们就只能拧硅胶(靠根部)的部分了,我试过了,根部那里一般也不会和嘴接触到,所以也还好。我没有用胶水等方法固定bottom,因为我觉得弄上胶可能会有污染,毕竟是用来喝水的,而且这就是个耗材,以后可能也需要常换,所以就这样也没问题。 bottom上面有6个凸出孔,有2个作用: 1. 作为bottom的挂绳孔,用绳子和吸嘴根部黑色部分套上,这样bottom就不会掉了,不过由于硅胶在外面挡着,所以这个设计其实就没用了。 2. 作为防滑棱,防止bottom在灰色环上转动。因为转动top时由于bottom是会转动的,所以增加这个防滑棱,刚好可以很方便的用手挡住,防止bottom滑动。 目前唯一的一个设计缺陷是盖子应该也有挂绳孔,这样就不会意外丢失了。回头修改下,在top上增加一个凹槽沟,这样就可以把绳子系在上面了。 还没有去户外实际试用,但我模拟使用了一下,感觉还可以。等我给盖子加上挂绳后,出去实际徒步使用之后,再来更新一个使用报告。

2023我多了一个爱好:莫名其妙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星特朗127SLT】

标价4600的星特朗127SLT,3900拿下了,冲动消费真可怕~ 2023或许是我自己的天文年也说不定呢,就像2022一样(2022是我的诗歌年)。 我希望先把月球观测玩明白,毕竟这是观测机会做多最容易的,毕竟近嘛。希望今年能完成几个目标: 做一个专用的箱子。目前倾向于做一个木箱。 给不同的月相拍照片 能形成一套对月球进行日常观测的方法(各种查询工具、程式化方法、制定观测计划) 输出一个创作作品,形式不限(可能是文章、也可能是视频,形式不限)

迟到的2022小结

过了12月31号再做年度小结总显得很奇怪,也没什么感觉了,草草写一下吧,毕竟2022过得真的很一般。 这一年最大的注脚:疫情清零政策结束了。 这一年最大的工作收获:新业务方向确定了。 这一年最大的爱好收获:写诗。已经近400首了。 这一年最大的悲伤:爷爷在一年的最后4天被新冠病毒带走了。 这一年最大的意外:妈妈新冠肺炎住院10天,我们和病毒一起跨年。 这一年最大的幸运:好几次绝处逢生。 2023年的年度计划今天终于写好了,2022其实没怎么仔细总结,我觉得必要性也不大了,抓紧2023的每一天向着目标迈进吧,毕竟稍不留神,2023也就快过去了。

Autohotkey通过键盘直接关机(睡眠)

 要说这世界是懒人推动的,真的一点都不假:) 我的PC关机从来都是睡眠(为了缓存工作状态、下次开机速度快),我最近总觉得弯腰去按机箱上的按键太过于麻烦,毕竟开机(唤醒)只需要动一下鼠标/键盘就搞定了,可每次关机还要去弯腰去桌子底下按按钮,这太复古了,而且大多数关机操作都发生在晚上,人已经比较累了,自然就更不愿意弯腰费劲。本来想做个什么外设按钮实现在桌子面上能一键关机,但想到了用Autohotkey直接用组合键,反而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我用的是Ctrl+Win+p的组合键,因为p键比较远,省得误触发,script是: ^#p::Run rundll32.exe powrprof.dll`,SetSuspendState 0,1,0 要注意在powrprof.dll后面还有个`,这个很重要,缺了的话是不会有任何效果的。

发现神级音频流应用Sonobus!

 sonobus.net 这个软件实在是太好用了,可以解决我在局域网内搭建一套可以自己掌握的无线音频系统的需求。目前已经实测了从PC到PC,以及从PC到Android手机的场景,非常非常好。我的需求场景其实挺多的,想法也挺多,但实际的具体场景目前其实就1个:我在PC上看着半截视频(语言类为主,需要看画面的除外,一般都是一些时评类视频)时,如果我去了卫生间,或是去了厨房做饭,此时我最需要的是在卫生间/厨房还能清晰地听到PC里面的视频声音,但因为这些地方离PC都比较远,PC自己的扬声器范围已经不够用了,所以我最希望的是能在卫生间/厨房有一个扬声器,依然可以播放PC里面的声音。但布音频线动静太大了,而且需要花钱买音频线材,不是一个好办法。如果给PC配一个专门的蓝牙耳机也是个办法,但因为距离还是稍远,蓝牙耳机的适配器插在PC上,最后也会造成信号不好导致断续的问题,所以也不是好的解决方案。而把PC音频流推到手机上,此时只要把手机放在身边(比如卫生间或者厨房,人肯定是在室内这一个地方的),所以就可以继续听PC里的视频声音了。如果我人是在不同屋子间走动的(比如在收拾屋子需要来回来去走),那也可以把手机放在身上口袋里就搞定了,声音可以一直跟着自己。如果此时我的身边比较嘈杂(比如厨房做饭炒菜比较吵、在用吸尘器做清扫),那就可以把手机的蓝牙耳机带上,也立马解决了此问题,仅就目前的这个需求来说,是完美解决了。 与此同时我还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就是如果手机可以听PC音频以后,PC本身的声音还是有的,而且因为延时问题会比手机端早一点点,所以如果我走的离PC不太远时,会听到2重声音,体验不是很好,我需要有一个办法可以把电脑的音箱给mute掉,这里我说的不是把PC的音量mute掉,因为mute之后手机端也就没有声音了,因为sonobus是把PC的立体声混音的录制设备给推流出去了,必须有一个办法可以比较方便地关闭掉PC的音箱扬声器,此时会发现,除了我之前做的那个控制PC的音量旋钮以外,其实扬声器本身还是需要一个硬件开关的,也可以是个旋钮,总之要有办法把扬声器mute掉,当然在我这个场景里最好是通过sensor,直接通过控制信号让扬声器mute掉,这样一看其实还需要改造一个可以数字化调节音量的扬声器,通过信令可以随意控制扬声器的音量,这就更容易融入智能家居系统了。 如果我以后想要做更智能的(可以感应人

windows 10的睡眠功能真香,竟然能4秒唤醒!

我的台式机PC原来一直用的都是休眠,我一直认为休眠比睡眠费电(印象里休眠好像比睡眠功耗更低,因为睡眠唤醒得特别快,所以下意识觉得肯定好多部件没休息,功耗一定高)。但今天在捣鼓用openhab通过WOL每天早上定时给PC开机时,在windows关机菜单里用了一下'睡眠',发现唤醒几乎是1-2s之间,恰巧低头看了眼插座上的功率计,又测了几次,哇塞!休眠和睡眠时的耗电功率竟然是一样的,都是7.5-8W(我的桌子上还有打印机、天猫精灵等用电器)。 所以这样一来以后当然就用'睡眠'啦,去系统设置里把电源按钮的功能也由休眠改成了睡眠,多年来对这个概念的混淆,终于有个结果了。 这个文章讲到了windows 10的几种睡眠状态:https://blog.csdn.net/xubbb/article/details/124646254 关于睡眠状态最权威的解释还是微软的官方文档:https://docs.microsoft.com/zh-cn/windows-hardware/drivers/kernel/system-sleeping-states 这里面说得很清楚,原来一直傻傻分不清楚的睡眠和休眠,其实只是N个系统电源状态里的S1-3和S4,这就非常清晰了,而且和底层硬件的一般描述也比较吻合了。 在console里输入powercfg /availablesleepstates,发现我的电脑不支持S1,S2,S0(这些一般在笔记本电脑上才有的): 不过支持S3就已经很好了,因为S3是除S4(休眠)以外功耗最低的睡眠了,而且唤醒状态也相当快,所以这就是最好的模式了。